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cyx/2025-00019
发布机构
临沧日报
文  号
日期
2025-08-18
《临沧日报》发表县委书记唐兴平署名文章《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沧源新篇章》
作者:临沧日报 浏览:45次 字体:【

1.png


8月18日

《临沧日报》A3版刊发了

中共沧源佤族自治县委书记

唐兴平署名文章

全文如下


2.jpg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沧源新篇章

唐兴平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殷切嘱托“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为新时代沧源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沧源佤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始终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收信人”的奋斗姿态,将感恩与忠诚融入血脉,将期望化为实践,让“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画卷在佤山大地精彩铺展。


3.jpg


建设美丽家园,谱写边疆振兴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沧源县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部署要求,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4.jpg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4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8871元,增长9.4%;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23个边境村(社区)全面建成边境幸福村,沿边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增强经济实力,夯实发展根基。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打好生态、文化、沿边“三张牌”,发展壮大“三大经济”,推进市场、产业、法治、生态、数字“五化”进程,经济发展稳步提升、持续向好。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大关,达73.94亿元,较2020年增加20.78亿元,五年来平均增速4.9%。

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历史跨越。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公路总里程达2765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畅率、通客车率均达100%;瑞孟高速(沧源段)主体完工,双江至沧源高速关键审批完成,国道G219改扩建启动前期。沿边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集中供水率98%。县、乡、村物流体系高效整合,快递业务量成倍增长。建成5G基站711个,实现县城、乡镇、景区及行政村5G和宽带全覆盖。永和光伏项目投运,多个新能源项目纳入省级清单,电网升级改造持续推进。

扩大对外开放,突破发展瓶颈。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永和口岸转新开放,成功实践云南省化工类“出境加工”,申报中缅对开口岸。芒卡至缅甸南邓输电工程投运,永和口岸实现全年无休通关并提升效率。2024年,口岸(通道)出入境人员、车辆、货运量、货值均创历史新高,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45%,边民互市活跃,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旅居胜地。“以“世界佤乡 秘境沧源”为核心IP,创新“文旅+”融合模式,建设“创训养”示范基地,推动旅游产业转型。通过活化民族文化、升级红色文旅、创新节庆营销,构建特色文旅IP矩阵;培育多元旅居场景,打造融合典范及边境旅游试点,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4个、省级旅游名村5个,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云南省园林县城”“云南省生态文明县”和“云南省美丽县城”,打造“有一种幸福在沧源”旅游产业新IP。

维护民族团结,绘就幸福和谐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沧源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5.jpg


强化感恩教育,筑牢思想根基。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主题,开设知恩感恩、爱国主义、强边固防、民族团结、勤劳致富“五堂课”。新建感恩碑和感恩广场,创作感恩歌曲,设立“8·19”回信日和老支书终身宣讲制度,用好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三好”边境党校,通过“榕树下党课”“院坝会议”等形式,传递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和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五个认同”。

促进文化交融,构筑精神家园。建立四级非遗保护体系,145项非遗项目和203名传承人焕发新生。创作《民族大团结》等作品,将党的政策融入歌舞说唱;佤族歌舞集《族印司岗里》获评省级文化精品工程,《谷魂归来》等24个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打造“佤山少年合唱团”“国门管乐团”等品牌,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让中华文化符号扎根边疆、浸润人心。

深化示范创建,共谱团结新篇。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引导各族群众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01个单位获国家、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25个单位被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97人被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建成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强边固防示范村。班洪抗英遗址园被命名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班洪乡获省级示范创建“六个一批”典型,鲍卫忠被追授“时代楷模”,杨红军被评为“中国好人”,赵爱军先后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推动产业协同,共享发展成果。创新“政企科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打造“南滚河黑蜜”品牌,蜜蜂产业户均增收6800余元;以“三勐坝区为核心、岩帅糯良为重点”,推行多元鼓励政策,探索“以粮稳烟、以烟促粮”模式,烤烟产业主要指标八连增;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整合茶叶初制所,统一标准、工艺和市场,茶叶综合产值持续突破10亿元。实施“541”文旅富民举措,全域旅游带动6万群众增收,A级景区数量居全市第一。2024年接待游客299.11万人次,增长21.47%,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等实现家门口就业,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9%。

创新社会治理,守护边疆稳定。将民族团结纳入基层治理,创新“枫桥经验”沧源实践,巩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成果。全覆盖下派“自然村长”“法治副村长”,全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推广“聂唠喽勐”人民调解工作法,班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人获“云南省调解能手”称号。畅通群众信访渠道,信访案件办结率100%,连续三年无命案,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全省排名较2021年上升89位,居全省第12名、全市第1名。

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支出占比70%以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202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80元,增长6.7%,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高位,高考本科上线率突破60%,多所学校获国家、省级荣誉,校园安防全覆盖。沧源县医院提档升级,国门医院建设顺利,医共体高效运行,远程医疗全覆盖。建立专家工作站,公共卫生安全巩固,医保参保率超95%,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民族医药(佤医)传承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守护神圣国土,筑牢强边固防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沧源县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决落实“治国必治边”的战略要求,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沧源,让安全感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坚实底色。


6.jpg

党建引领,织密边境治理网络。构建“国门党委—抵边村党总支—联防所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组建“边境巡逻先锋队”,实行“一村一民警、一户一哨兵”网格化管理。38名国家公职人员兼任联防所所长,13个边境联防所成立临时党支部。创新“党建+三长”(边境段长、联防所长、网格长)模式,266名段长包保42.711公里边境线,形成“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格局。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边境防线。构建人防为核心、物防为基础、技防为支撑的“三防”融合立体化防控体系,永和口岸“智慧口岸”系统实现货物通关“两步申报”“两段准入”,2024年进出口货值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95.2%。边境沿线布设高清摄像头、无人机巡航等设备,形成“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快速处置”闭环。海关强化企业及车辆监管,推动边境管控从“人海战术”向“科技制胜”转变。

文化铸魂,培育爱国守边精神。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融入“五堂课”,依托班洪抗英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讲好“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等英雄史诗,弘扬“为国守边,无上光荣”的精神。推广“民族团结五用工作法”,选树守边固边先进典型,激发全民守边护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联防联控,构建跨境治理共同体。与缅甸地方政府建立会谈机制,联合打击偷渡、禁毒防艾、防控疫情。破获上百起偷越国(边)境案件,推行“五级书记抓边防”等机制,“县乡村组户”五级同抓,“党政军警民”五方共管,筑牢“境外、边境、境内”三道防线,实践“五个在外”处置模式,有效应对边境突发事件。开展“争当一辈子好段长”活动,构建全民防控体系,“请党放心、强边有我”成为行动自觉。

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建设事关国家命运和民族发展。沧源县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沧源县实践提供坚强保障。


7.jpg


把稳思想之舵,强化政治引领。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健全落实机制,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夯实党员干部思想根基,让忠诚核心成为鲜明政治品格和政治生态底色,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

夯实执政之基,建强战斗堡垒。深化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实施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和组织生活提质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提升机关党建质量,抓好农村、城市及新兴领域党建“两个覆盖”,擦亮“云岭先锋”品牌,深化各领域党建创建和典型培塑,打造具有沧源辨识度的党建品牌。

弘扬实干之风,锻造过硬队伍。树立“四重”用人导向,为一线干部和实绩突出者提供舞台,健全“四类干部”选育机制,调整不适宜任职干部,形成“能上优奖庸下劣汰”的良性循环,打造“眼里有光、心中有数、手上有招、脚底有泥”的沧源铁军。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树立效率意识,践行“三法三化”,以“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推动落实,让“快节奏、高效率”成为干部特质。

紧绷纪律之弦,营造良好生态。以政治监督推动部署落地,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临沧实践“沧源见行动”,强化“四责协同”,抓实“十大行动”,深化学习教育和专项整治,推动“治酒风、转作风、增效能”,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规范运用“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三不腐”,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营造清廉生态。

四年砥砺奋进,四年硕果辉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国家、省、市的深切关怀,更凝聚着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结晶、辛勤汗水与团结力量。


8.jpg


实践深刻昭示:边疆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充分彰显民族特色、释放优势潜能;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始终厚植绿色生态发展根基,让绿水青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

站在新起点,沧源县各族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时刻铭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嘱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感恩于心、奋进于行,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沧源实践的崭新篇章,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维护长治久安贡献更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