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班搞村的豇豆种植基地一片丰收景象,连片的豇豆藤蔓顺着支架攀爬,翠绿的豆荚挂满枝头。这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班搞村通过“支部引领、能人带动、群众参与”模式,以特色种植产业实现联农带农促增收的生动写照。
“看着这挂满枝头的豇豆,心里比蜜还甜!”班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强笑着说,“村里把发展特色种植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抓手,就是希望能让土地发挥最大价值,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鼓励有经验、有能力的农户带头种植,就是要以点带面,带动更多人增收。”
作为班搞村特色种植产业,豇豆种植的联农带农效应十分显著。今年,6户种植大户带头进行的150亩豇豆连片种植,预计总产量能达到300吨,产值预估150万元。而依托班老乡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豇豆一年能种两季,这意味着种植、采收等环节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持续且稳定的。据了解,最多的时候每天能有60人务工,人均一天能挣100元,这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
作为带头种植的农户之一,肖新强难掩喜悦:“乡上、村上多次组织我们参加种植技术培训,还帮忙联系销路,让我们没了后顾之忧。我们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再摸索新的种植技巧,争取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在地里忙着采收豇豆的陈美霞,一边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总想着出去打工,但家里老人孩子需要照顾,走不开,心里总惦记着挣钱的事。现在好了,在家门口的豇豆基地就能务工,每天能挣不少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
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发展”,班搞村豇豆产业彰显乡村振兴活力与联农带农力量。下一步,班老乡将继续加大对特色种植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服务,鼓励更多农户参与进来,让特色种植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引擎”,让更多“土疙瘩”变成“聚宝盆”,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