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董完小

中文名称:沧源佤族自治勐董镇中心完小

简 称:勐董小学

创办时间:1955年

办学性质:公办学校

现任学校负责人:陈世民

所属地区:云南 临沧 沧源

学校地址:沧源佤族自治勐董镇永和社区永和路42号

联系电话:0883—7124811(座机)

学校领导班子:

姓名:陈世民   职务:支部书记、校长

姓名:郑建超   职务:支部副书记、副校长

姓名:田绿芳  职务:支部宣传委员、副校长

姓名:张桂花   职务:副校长、勐董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姓名:肖应光   职务:支部组织委员、教导主任


交通: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永和社区永和路42号。

(勐董镇中心完小)学校位置截图.png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中心完小结合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育工作,以发展艺体教育推动素质教育为抓手,以道德品质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为内容,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强化管理,逐步实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勐董镇中心完小创建于1955年,是全县边境学校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下辖7个村校点,6个村幼儿园,一个中心完小,一个中心幼儿园。截至2025年春季学期全镇共有76个教学班(含幼儿园21个教学班),共2568名在校小学生和学前幼儿(其中缅籍学生136人);共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35人,服务性岗位10人,临时聘用29人,交流轮岗9人,共183人。中心完小:共有26个教学班,共1052名在校小学生,其中缅籍学生14人,有在职在编教职工60人,服务性岗位6人,临时聘用10人,交流轮岗4人,共80人。自建校以来,中心完小一直承担着全镇小学教育的日常管理任务,是全镇小学教师的培训学习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传承基地、足球后备人才的培育基地,2025年被评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示范性国门学校,全国文明校园。

2.足球班基本情况。自开办足球班以来,在上级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积极组织开展足球各项训练活动,不断激发学员学习足球的热情,努力提高学员足球竞技能力水平,经过近五年来的努力,队员们的足球水平从零基础到各项技术水平逐渐有所提升,校园足球活动持续向好,截至目前,共组建了5个足球班。171名学员(包括向上海、山西等地输送的19名足球运动员),其中女队员62人,一年级:有35队员,其中女队员17名,二年级:有37队员,其中女队员12名,三年级:有36队员,其中女队员11名,四年级:有33队员,其中女队员15名,五年级:有31名队员,其中女队员7名,配备4名专业教练员和3名本校体育教师协助足球队训练。建队以来学校紧紧围绕“以球育德、以球励志、以球启智、以球强体”的理念,确立“源于足球、不止足球”的团训,立下“我为足球而来、不止足球而去”的口号,稳步组织开展足球社团活动,足球教学活动已初具成形,学员们足球技能明显提升,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以球育德,抓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刚进校门的小学员,初期还不习惯学校的生活,不能接受学校管理制度的约束,学员们是由玩泥娃转为正规的学生,他们心理上反应的波动比较大,作为启蒙老师,我们首先帮助学员们消除一切心底的恐惧感,帮助他们打消对学习的焦虑,正确引导他们怎样做才是个好学生,好孩子,尤其是为接受学校教育做好心理准备,特别是足球训练的心理准备。一是关心每一个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游戏,从生活习惯到思想品德,我们都细心地扶持,通过耐心地引导,细心地扶,学员们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细心引导每一位学生,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自我管理,使他们逐步形成自主管理和自觉行为,同时,我们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位学生都能在集体里得到发展,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渐渐地学员们也就融入集体生活,习惯了集体生活,从而他们从思想上改变了自己;三是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事务,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集体的事就是我的事,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通过不懈努力,学员们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悄然发生着变化,良好习惯已基本养成。

2.以球立志,抓氛围营造。为切实增强学员对足球文化的认识,展现足球精神,培养足球专业基础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足球少年,激发学员们学足球、识足球、练足球、爱足球的热情,我校着力在教室及走廊打造了足球特色专栏,构建足球文化体系,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学校办班的重要价值取向,通过每日一星,每周球将,每月球神等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球员们学足球、练足球的激情,如今,人人都在争先恐后,争当排头兵,学足球练技能空前高涨。

3.以球启智,抓学习习惯。四年来,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科学合理安排足球实验班的课程,选拔责任心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优中选优安排任课教师。在习惯养成方面,我校主要从细微之处着手,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采用与学生对口令的方式提示,“一二三,不讲话”“小小手,抱端正”“小眼睛,看老师”,强调读书姿势时:坐端正,书捧好,强调写字的姿势时,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日复一日,向学生反复强调,慢慢地他们就形成了习惯。在教育教学方面,我校建立家校互动制度,层层签订安全教育责任书和教育质量提升责任状。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反思,足球班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中有升。在上学期期末统测中,足球班教学成绩列居全镇第三,在本学期的两次月检测和期中检测中语文总成绩列居全镇第二,数学总成绩稳居全镇第三。

4.以球强体,抓技能提升。一年来,我校积极做好足球实验班足球训练的教学计划工作,遵循足球训练与学员成长发育规律,与学员身心健康相结合,专业足球教练科学有序地组织训练,从踩球、运球、顶球、踢球、颠球、停球等入门训练,激发学员练球的兴趣,进而乐而不疲地自觉而又十分专注地投入训练之中。通过近一年的训练,学员们基本学会并掌握各种运球技巧,在控球方面基本学会了接球、运球和过人,在脚法方面学员基本学会了传球和射门。队员们从简单的无对抗的控运球中,学会了用身体来支配球,他们在带球的过程中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不断得到增强,基本做到了身体与球的协调配合。在对抗训练中,很多队员能利用各种过人技巧和意想不到的技术,实现了射门,从中队员们逐步感悟到足球给他们带来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5.取得的成绩2021年在昆明首次参加云南省卡迪杯足球邀请赛或U8组冠军,U9组亚军;2022年3月在普洱参加云南省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在以小打大的情况下男队2胜3负,女队2胜1平2负,但打出了自己敢打敢拼的风格和水平;2023年7月参加沧源边境幸福杯云南省足球邀请赛中获得U7组冠、亚、季军,U8组冠、亚、季军,U9组冠、亚、季军;2024年1月参加在玉溪举办的东润杯足球邀请赛中,以小打大的情况下进入四强,获得第四名和优秀组织奖;同年1月在参加由前国家队队长马明宇、魏群等多位足球名宿在昆明举办的中国联盟杯比赛中获U7男队季军,U8组冠亚季军,U9组获得第五名;2024年5月参加“2024全国希望工程”广东中山第二届大湾区足球公益比赛,以小打大未能小组出线。2024年5月在云南昆明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妇联、云南省关工委评为“新时代云南好少年”先进集体;2024.7在云南.临沧“鲁能杯”少儿足球邀请赛“临沧站”获U7男二队第四名,U7男一队第五名,U8男冠军,U9男冠军,U9男亚军,U9最佳组织奖,U10男冠军,U10男亚军;2024.8在云南楚雄获由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体育局颁发的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云南赛区)2024云南省第四届青少年足球联赛暨云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总决赛U8男季军,U11混合组队季军,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2025.1在云南曲靖沾益获云南省足球协会“云五超”2025云南省青少年冬训邀请赛U9男冠军,U11男亚军,公平竞赛奖,云南省少数民族青少年足球杰出育才奖;2025.1在云南临沧获滇西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联盟冠军足球赛临沧站U10男冠军。2024年至今已向中国足协女足后备人才基地苏州代表队,上海市申花足球俱乐部青训队,上海市杨浦区少体校,河北省保定市一中;山西省大同市青少年体育学校输送了赵希瑶、李俸云等19名足球班学生。